莺啼残月,绣阁香灯灭。

出自 唐代 韦庄 《清平乐·莺啼残月》

莺啼残月,绣阁香灯灭。门外马嘶郎欲别,正是落花时节。
妆成不画蛾眉,含愁独倚金扉,去路香尘莫扫,扫即郎去归迟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清晨画面,用极简的笔墨传递出细腻的情感。

"莺啼残月"四个字勾勒出天将破晓的朦胧时刻:夜莺在枝头啼叫,暗示黎明将至;一弯残月挂在天边,说明夜已深沉。这两种意象碰撞,既点明了时间(凌晨),又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——鸟鸣本该欢快,但配上"残月"便透出几分凄凉。

"绣阁香灯灭"转向室内描写:女子闺房里的熏香灯盏刚刚熄灭。一个"灭"字暗含深意——灯可能是燃尽自然熄灭,暗示她彻夜未眠;也可能是被人为熄灭,暗示离别时刻到来。绣阁本应温馨,但灯灭后的黑暗与前面的残月形成呼应,强化了孤寂感。

全句妙在"以景写情":不直接说离别之苦,而是通过莺啼、残月、灯灭这些细节,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人物通宵达旦后不得不分别的惆怅。就像电影镜头,先拍窗外渐亮的天色与鸟叫,再转向室内熄灭的灯盏,无需台词,观众已懂其中故事。

韦庄

韦庄(约836年- 约910年),字端己,汉族,长安杜陵(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)人,晚唐诗人、词人,五代时前蜀宰相。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、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。韦庄工诗,与温庭筠同为“花间派”代表作家,并称“温韦”。所著长诗《秦妇吟》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,在当时颇负盛名,与《孔雀东南飞》、《木兰诗》并称“乐府三绝”。有《浣花集》十卷,后人又辑其词作为《浣花词》。《全唐诗》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