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笳三两曲,人醉海西营。

出自 唐代 王建 《塞上逢故人》

百战一身在,相逢白发生。
何时得乡信,每日算归程。
走马登寒垄,驱羊入废城。
羌笳三两曲,人醉海西营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军营中借音乐消愁的画面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情感。

“羌笳三两曲”是说军营里传来几支羌笛演奏的曲子。这里的“三两”不是精确计数,而是形容曲调简单随意,带着塞外特有的苍凉感。羌笆是西北少数民族的乐器,暗示着远离中原的边塞环境。

“人醉海西营”的“醉”字用得巧妙,不一定是真喝酒喝醉,而是说戍边将士们沉浸在音乐中,暂时忘却思乡之苦。海西指青海湖以西,点明这是荒凉的西部军营,与开头“羌笆”形成地域呼应。

全句没有直接写愁苦,但通过简单的音乐场景,让人感受到:在荒凉的边疆,几个简单的音符就能让铁血将士们集体沉默,他们听的不仅是音乐,更是对故乡的思念。这种用日常小事折射大情感的手法,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。

王建

王建(768年—835年),字仲初,颍川(今河南许昌)人,唐朝诗人。出身寒微,一生潦倒。曾一度从军,约46岁始入仕,曾任昭应县丞、太常寺丞等职。后出为陕州司马,世称王司马。与张籍友善,乐府与张齐名,世称张王乐府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