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孤独凄清的月夜场景,用三种意象层层递进地传递情感:
1. "兔寒蟾冷"用月宫里的两种动物开篇:
- 玉兔冻得发抖(兔寒)
- 蟾蜍也感到寒意(蟾冷)
这两个细节暗示整个月宫都笼罩在刺骨的寒冷中,为全诗定下基调。
2. "桂花白"突然切换视觉:
- 月桂树的花本该是金色的,这里却反常地呈现苍白
- 既写实秋夜凝结的寒霜,又暗示失去生命力的惨淡
3. 最后两句点明情感核心:
- "姮娥"(嫦娥)作为月宫主人,在这样寒凉的夜晚
- "应断肠"用夸张手法表现极度的孤寂与悔恨
- 一个"应"字让读者自然代入想象:连月仙都承受不了的冷清,该是多么彻骨
全诗妙在:
- 看似写月宫,实际映照人间孤独
- 不用直接抒情,靠意象叠加就能引发共鸣
- 把常见的中秋元素(玉兔、蟾宫、桂花)重新组合,赋予新的凄凉意境
就像用蒙太奇手法,把几个特写镜头拼接在一起,不需要解释,自然让人感受到那种浸透骨髓的寂寞。
李商隐
李商隐(约813年-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乡沁阳(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)。作品收录为《李义山诗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