坦腹江亭暖,长吟野望时。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江亭》

译文天气变暖,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里,吟诵着《野望》这首诗。

注释坦腹:舒身仰卧,坦露胸腹。野望:指作者于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写的一首七言律诗。

赏析晚春时节,天气变暖,诗人来到郊外,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,吟诵着《野望》这首诗,看似心情闲适、舒缓悠闲,实则不然,为下文的转折作铺垫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在的画面:一个人袒露着肚子躺在温暖的江边亭子里,拉长声调随意吟诗,眺望远处原野的景色。

1. 画面感极强
“坦腹”是放松的姿态,毫无拘束;“江亭暖”让人感受到阳光、微风和流水的舒适;“长吟”是拖长声音的随意哼唱,不是严肃的创作;“野望”则把视线引向开阔的自然。短短十个字,像一幅动态的画,有温度、有声音、有视角的延伸。

2. 传递的生活态度
诗人不写宏大的抱负或深刻的哲理,而是捕捉一个慵懒的瞬间。这种“无所事事”的状态,恰恰展现了古人向往的闲适——脱离功利,纯粹享受自然与自我。现代人总在忙碌,这种“浪费时间”的奢侈反而成了诗意的来源。

3. 语言的巧妙
“坦腹”和“长吟”都是动态的,但整体氛围却是宁静的,一动一静的结合让画面生动不呆板。“暖”字不仅是温度,更暗示了心情的惬意;“野望”的“野”字带着质朴的生机,与精致的人工亭子形成对比,层次丰富。

总结:这句诗的魅力在于用最简练的文字,激活了读者对自由、自然的共鸣。它不教你道理,而是让你瞬间“代入”那种舒展的状态,仿佛也能闻到江风的味道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