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怜风景奈愁何。

出自 唐代 杜牧 《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》

有客谁人肯夜过?独怜风景奈愁何。
边鸿怨处迷霜久,庭树空来见月多。
故国杳无千里信,彩弦时伴一声歌。
驰心只待城乌晓,几对虚檐望白河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面对美景时,内心却充满忧愁的矛盾心情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:

1. 画面感极强
"独怜风景"四个字立刻勾勒出一个画面:一个人站在美丽的景色前静静欣赏。可能是春花秋月,也可能是山水田园,让读者能自然代入自己见过的美景。

2. 情感反差巧妙
用"奈愁何"突然转折——明明眼前是美景,心里却涌起说不清的忧愁。这种矛盾就像我们现代人旅游时,看着壮丽山河却想起生活烦恼的体验,非常真实。

3. 留白艺术
诗人没说具体愁什么(可能是思乡、失意或孤独),这种留白让不同读者都能找到共鸣。就像我们听忧伤的纯音乐,每个人会想起自己的心事。

这句诗打动人的核心在于:它精准捕捉了人类共通的体验——在最美好的时刻,反而更容易触景生情想起忧伤。这种复杂微妙的情绪,用简单七个字就生动呈现出来,展现了中文以少胜多的表达艺术。

杜牧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