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烟沈处倒残霞,一杼鲛绡和泪织。

出自 宋代 吴文英 《玉楼春·和吴见山韵》

阑干独倚天涯客。心影暗凋风叶寂。千山秋入雨中青,一雁暮随云去急。
霜花强弄春颜色。相吊年光浇大白。海烟沈处倒残霞,一杼鲛绡和泪织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凄美动人的画面,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传递深沉情感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画面感十足
"海烟沉处倒残霞"像一张黄昏照片:海面雾气弥漫,晚霞像被海水浸湿后沉甸甸地坠下。这里用"倒"字让晚霞有了重量感,仿佛能看见霞光慢慢沉入海雾的动态过程。

2. 巧用比喻说心事
把织布的梭子(杼)比作鲛人(传说中泣泪成珠的海洋生物)的丝绸,暗示织布人边哭边织。不用直说"悲伤",通过"和泪织"的动作,让人自然联想到思念、离别等情绪,就像现代人"边哭边发消息"的场景。

3. 哀而不伤的含蓄美
全句没有直接说"我很难过",而是用霞光沉海、泪染丝绸的景象来传递情绪。这种含蓄表达就像电影里的空镜头——拍雨中窗户而不拍哭脸,反而更让人共情。

4. 传统意象新组合
把常见的"晚霞"和"鲛人泪"两个典故揉在一起:残霞是短暂的美丽,鲛绡是珍贵的泪痕,组合后形成"用眼泪编织易逝的美好"的深层隐喻,类似现代人说"把心碎绣成玫瑰"的诗意表达。

吴文英
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