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果实。"绛纱囊"指深红色的果皮,像丝绸小袋子般包裹着果肉;"水晶丸"形容果肉如透明的水晶球般光润透亮。两个比喻形成色彩碰撞——外红内白,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充满质感美。
诗人没有直接写"荔枝"或"龙眼",而是通过比喻让读者自己联想,这种留白手法比直白描述更有趣味性。短短七个字就完成了从外形到质感的完整画面构建,既有"绛纱"的柔软触感想象,又有"水晶"的清脆口感暗示,调动了读者的多重感官体验。
这种写法展现了古人"以少胜多"的语言智慧:不用复杂词汇,仅用生活中常见的红纱、水晶两种物品作比,就让平凡水果瞬间变得珍贵可爱,体现了传统诗歌"以小见大"的审美情趣。
欧阳修
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“六一居士”。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永丰县)人,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