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明圆转不相碍,变见融结谁为雄?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游黄华山》

黄华水帘天下绝,我初闻之雪溪翁。
丹霞翠壁高欢宫,银河下濯青芙蓉。
昨朝一游亦偶尔,更觉摹写难为功。
是时气节已三月,山木赤立无春容。
湍声汹汹转绝壑,雪气凛凛随阴风。
悬流千丈忽当眼,芥蒂一洗平生胸。
雷公怒激散飞雹,日脚倒射垂长虹。
骊珠百斛供一泻,海藏翻倒愁龙公。
轻明圆转不相碍,变见融结谁为雄?
归来心魄为动荡,晓梦月落春山空。
手中仙人九节杖,每恨胜景不得穷。
携壶重来岩下宿,道人已约山樱红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生动的画面感,描绘了自然界中轻盈灵动的运动之美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“轻明圆转”
像露珠在荷叶上滚动,或蝴蝶绕花飞舞,形容事物轻盈透亮、流畅旋转的姿态。这里暗喻一切自然变化都遵循着圆融和谐的规律。

2. “不相碍”
万物看似自由运动却互不干扰,比如四季更替、日月交替,各自运行又共同构成整体。强调宇宙间存在无形的秩序与平衡。

3. “变见融结”
“变见”指变化显现(如云朵化作雨),“融结”指聚合凝固(如雨水结成冰)。这两组对立的状态在诗中自然转化,展现事物永恒的变化本质。

4. “谁为雄”
用反问引发思考:在这纷繁变化中,谁是真正的主宰?答案藏在诗句里——没有绝对的掌控者,万物在动态平衡中自成精彩,体现道家“自然无为”的智慧。

精髓所在
诗人用14个字,把深刻的哲学思考藏在日常景象中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理的运动,更是一种生命态度——顺应规律、包容变化,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。就像欣赏一场无声的舞蹈,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,整体充满和谐之美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