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任紫玉无情,夜寒吹裂。
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琵琶仙·中秋》

碧海年年,试问取、冰轮为谁圆缺?吹到一片秋香,清辉了如雪。愁中看、好天良夜,知道尽成悲咽。只影而今,那堪重对,旧时明月。
花径里、戏捉迷藏,曾惹下萧萧井梧叶。记否轻纨小扇,又几番凉热。只落得,填膺百感,总茫茫、不关离别。一任紫玉无情,夜寒吹裂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孤独寒冷的夜晚场景,核心意象是"紫玉无情"和"夜寒吹裂"。

"紫玉"在这里暗指笛子(古代玉笛的雅称),诗人用"无情"二字让笛子拟人化——明明是人吹笛抒怀,却说笛子本身无情,这种反常规的表达反而凸显了吹笛人内心的孤寂。就像我们伤心时听情歌,反而会觉得"这首歌怎么这么伤人"。

后句"夜寒吹裂"更有画面感:冬夜的寒气仿佛有了实体,能把坚硬的笛子都冻裂。这里用夸张手法(笛子其实不会真被冻裂)把无形的寒冷写得触手可及,同时暗示吹笛人手指冻僵仍不停歇,那种执着和痛苦就呼之欲出了。

整句诗妙在:明明写的是人,却通过笛子和夜寒来说心事。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"手机屏幕好冷",其实说的是自己孤单。这种含蓄又强烈的表达,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