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站在高唐观上,遥望云阳山时的惆怅心情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画面感很强:就像用文字拍了一张照片——一个人站在高处观景台(高唐观),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峰(云阳岑),整个场景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了。
2. 情感很真实:用"怅望"这个词特别准确,把那种带着失落、怀念的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就像我们今天站在高处看远方时,突然想起某些人或事的那种感觉。
3. 留白艺术:没说具体为什么惆怅,但正因如此,每个读者都能代入自己的经历。可能是思念远方的人,可能是感叹时光流逝,给人无限想象空间。
4. 对比手法:高处的观景台和远处的山峰形成空间上的呼应,而观景的人渺小地处在两者之间,更凸显了人的孤独感。
这种写法特别高明,短短十几个字就创造出一个能让人沉浸其中的意境,既有具体画面又能引发共鸣,这正是古诗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陈子昂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