蜃阙半模糊,踏浪惊呼。
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《浪淘沙·望海》

蜃阙半模糊,踏浪惊呼。任将蠡测笑江湖。沐日光华还浴月,我欲乘桴。
钓得六鳖无。竿拂珊瑚。桑田清浅问麻姑。水气浮天天接水,那是蓬壶。(六鳖 一作:六鳌)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蜃阙半模糊,踏浪惊呼”描绘的是一幅奇幻又震撼的海边景象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
1. 画面感极强
“蜃阙”指海市蜃楼中像宫殿一样的幻影,“半模糊”写出它若隐若现的神秘感,仿佛云雾中露出一角仙宫。而“踏浪惊呼”是人的动态——有人赤脚踩在浪花里,突然看到这奇景,忍不住大叫出来。一静一动之间,像电影镜头般鲜活。

2. 用词巧妙
“踏浪”二字既点出场景在海边,又暗含一种天真无畏的姿态;“惊呼”不是普通的叫喊,而是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,让人仿佛听到那声脱口而出的“哇!”。短短两句,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的本能反应完美结合。

3. 留白的魅力
作者没直说海市蜃楼多壮观,而是通过旁观者的反应让读者自己想象: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让人光脚站在海浪里都顾不上,只顾着惊呼?这种侧面描写比直接赞美更让人回味。

这种写法在今天依然常用——比如拍短视频时用朋友瞪大眼睛的表情来间接表现美食的诱人,和古人“惊呼”的手法异曲同工。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