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山在何处,昨日梦清溪。

出自 唐代 岑参 《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》

晓笛引乡泪,秋冰鸣马蹄。
一身虏云外,万里胡天西。
终日见征战,连年闻鼓鼙。
故山在何处,昨日梦清溪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,勾勒出每个人心底都有的故乡情结。

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两个人生常态:现实的迷失梦境的慰藉。"故山在何处"是清醒时的茫然——离乡太久,甚至记不清家乡的方向;而"昨日梦清溪"是潜意识里的补偿——梦里反而清晰地见到故乡的溪流。这种矛盾恰恰戳中了现代人的共鸣:我们越是在外漂泊,越会在梦中不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。

"清溪"的意象尤其巧妙:它既是具体的小河,也象征纯净的童年记忆。诗人不说梦见高楼大院,而选择最平凡的溪流,恰恰说明真正牵动人心的,往往是故乡最普通的风景。

整句诗没有华丽辞藻,却用"找不到"和"梦见"的对比,温柔地提醒我们:所谓乡愁,未必是地理上的距离,而是心灵对归属感的永恒渴望。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