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道登天,一杯送、绣衣行客。

出自 宋代 辛弃疾 《满江红·送李正之提刑入蜀》

译文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,一杯薄酒为你践行。

注释绣衣: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,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。他们身着绣衣,以示尊贵。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。

赏析描绘了蜀道之难行,却以一杯酒送别友人,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豁达的人生态度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豪情与惜别的画面,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:

场景还原
诗人站在险峻的蜀道前(蜀道是古代四川一带崎岖难行的山路),举起酒杯为一位身穿华贵官服("绣衣"代指官员)的朋友送行。这里的"登天"不是真上天,而是夸张地说蜀道高险得像要爬上天一样,突出路途艰难。

情感内核
1. 豪迈感:用"登天"形容蜀道,既写实又带浪漫色彩,让人瞬间感受到行路的壮阔气势。
2. 人情味:哪怕前路艰险,离别时仍要敬一杯酒,简单动作里藏着深厚情谊,像现代人说的"践行酒"。
3. 画面对比:险峻山川vs精致绣衣,粗犷与考究碰撞,让送别场景更有记忆点。

为什么动人?
短短13个字,把地理特征(蜀道)、人物身份(绣衣客)、动作细节(举杯)、情感(送别)全浓缩在一起,像一张有声有色的古代明信片。今天读来,依然能联想到生活中那些为朋友壮行的温暖瞬间。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