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老归来供奉班,尘埃无复见钟山。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怀钟山》

投老归来供奉班,尘埃无复见钟山。
何须更待黄粱熟,始觉人间是梦间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告老还乡后的心境变化,用日常可见的事物道出了人生况味。

前句"投老归来供奉班"说的是一个为朝廷效力多年的老臣退休回家。"供奉班"指在朝中任职的官员群体,用"投老归来"四字就勾勒出他放下官职、回归平民身份的转变过程,像现代人说的"光荣退休"。

后句"尘埃无复见钟山"最有意境。这里的"钟山"不是实指某座山,而是象征着他曾经追逐的功名利禄。退休前这些追求像高山一样压在心头,如今尘埃落定(退休后),才发现这些虚名就像被风吹散的尘埃,再也看不见那座压在心头的"山"了。

全诗妙在把人生感悟藏在两个生活画面里:前句是身份转换的现实场景,后句用尘埃与山的比喻,道破"退休后才看清名利如浮云"的顿悟。就像现代人离开职场后,突然发现曾经在意的职称、业绩都变得不再重要,这种感悟古今相通,所以特别能引起共鸣。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