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年能几时。

出自 宋代 晏殊 《更漏子·寒鸿高》

寒鸿高,仙露满。秋入银河清浅。逢好客,且开眉。盛年能几时。
宝筝调,罗袖软。拍碎画堂檀板。须尽醉,莫推辞。人生多别离。

现代解析

“盛年能几时”这句话直白来说就是:一个人精力旺盛、身体强壮的黄金时期,其实非常短暂。

它的魅力在于用最简短的五个字戳中了所有人的痛点——时光无情。年轻时总觉得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,但某天突然发现体力下降、机会变少,才意识到最好的年华早已悄悄溜走。这种对生命本真的洞察,不需要任何华丽辞藻修饰,就像朋友在你得意时突然提醒:“别折腾了,你这样的好状态还能保持几年?”让人瞬间清醒。

这句话的精髓是两重警示:
1. 珍惜当下:提醒我们别把“等我以后……”挂在嘴边,想做的事趁状态好立刻行动。
2. 接受规律:像承认春天会过去一样,坦然面对衰老,反而能更理性地规划人生。

它之所以流传千年,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——无论是正在挥霍青春的年轻人,还是感叹“当年勇”的中年人。

晏殊

晏殊【yàn shū】(991-1055)字同叔,著名词人、诗人、散文家,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(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,位于香楠峰下,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),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。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(1037-1110),在当时北宋词坛上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