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只合、长相聚。
出自 宋代 柳永 《昼夜乐·洞房记得初相遇》
洞房记得初相遇。便只合、长相聚。何期小会幽欢,变作离情别绪。况值阑珊春色暮,对满目、乱花狂絮。直恐好风光,尽随伊归去。一场寂寞凭谁诉。算前言、总轻负。早知恁地难拚,悔不当时留住。其奈风流端正外,更别有,系人心处。一日不思量,也攒眉千度。
现代解析
“便只合、长相聚”这句话直白来说就是:既然相爱,那就应该永远在一起。
它用最简洁的语言道出了感情中最纯粹的愿望——陪伴。没有复杂的道理,没有曲折的试探,只有一种直击人心的笃定:两个人若真心相待,最好的结局就是彼此相守,不再分离。
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的“不商量”语气。“便只合”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坚决,像在说“这还用想吗?”;而“长相聚”则像一句温柔的承诺,把“永远”这样抽象的概念,化作日常相守的具体画面。
它打动人的地方,正是这种毫无保留的真诚。现代人常纠结于“合不合适”“会不会腻”,而古人用六个字就给出了答案:爱,就是不留退路的相依。
柳永
柳永,(约987年—约1053年)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。汉族,崇安(今福建武夷山)人,原名三变,字景庄,后改名永,字耆卿,排行第七,又称柳七。宋仁宗朝进士,官至屯田员外郎,故世称柳屯田。他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以毕生精力作词,并以“白衣卿相”自诩。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,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,创作慢词独多。铺叙刻画,情景交融,语言通俗,音律谐婉,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,人称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,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,代表作 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