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昏尚知时,鸳鸯不独宿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两种自然界的现象,巧妙道出了人间最朴素的情感真理。
“合昏”就是合欢树,它的叶子每到傍晚就会自动闭合,像人到了休息时间就闭眼睡觉一样守时。这里用植物作息规律,暗喻万物都有相伴的规律——就像合欢叶该闭合时就闭合,人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寻找依靠。
“鸳鸯”作为中国爱情的代表,从来都是成双成对生活。诗人观察到它们从不会单独过夜,用这个细节点明:真正的陪伴是本能需求,就像鸟儿需要同伴温暖,人也天生渴望共同面对黑夜的孤独。
两句诗的精妙在于:不用直接说教,而是让合欢树的“守时”和鸳鸯的“成双”自己说话。我们从中能体会到——相伴不是刻意为之,而是像草木遵循自然规律、鸟儿顺应天性那样理所当然的事。这种通过日常现象传递的温暖智慧,正是诗句流传千年的魅力所在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