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自是离愁苦,况游骢古道,归雁平沙。
残雪庭阴,轻寒帘影,霏霏玉管春葭。小帖金泥,不知春在谁家。相思一夜窗前梦,奈个人、水隔天遮。但凄然,满树幽香,满地横斜。
江南自是离愁苦,况游骢古道,归雁平沙。怎得银笺,殷勤与说年华。如今处处生芳草,纵凭高、不见天涯。更消他,几度东风,几度飞花。
江南自是离愁苦,况游骢古道,归雁平沙。怎得银笺,殷勤与说年华。如今处处生芳草,纵凭高、不见天涯。更消他,几度东风,几度飞花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江南的离愁别绪,用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思乡之情。
“江南自是离愁苦”直白点明:江南水乡本就是个容易勾起人伤感的地方。这里“离愁”可以理解为与亲友分别的忧愁,或是漂泊异乡的孤独感。
后两句用两个具体场景把这种愁绪形象化:
1. “游骢古道”:
- 游骢指漫游的马匹
- 古道是年代久远的道路
合起来就像电影镜头:一匹孤马在苍老的土路上缓缓前行,马蹄声里都是寂寞。
2. “归雁平沙”:
- 大雁排队飞回北方
- 平沙是平坦的沙地
这个画面形成强烈对比:连大雁都知道回家,而游子却还在异乡徘徊。
精妙之处在于:
- 用“况”字把三个短句串联,像叹气一样层层递进:江南本就让人愁,更何况是在荒凉古道上看归雁,愁上加愁。
- 不直接说“我想家”,而是用孤马、归雁、沙地这些看得见的景象,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说不出的惆怅。
就像现代人拍短视频:一个孤独的背影,配上黄昏的旧铁轨和飞过的鸟群,不用说话就能让人看懂想家的心情。古人用文字做到了同样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