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乡三千里,杳在碧云间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遥远而美好的理想之地,就像藏在碧蓝云霞深处的仙境。
“帝乡”可以理解为人人向往的终极归宿,可能是传说中的仙乡、理想中的乐土,或是心灵深处最渴望到达的地方。“三千里”并非精确的距离,而是强调那种遥不可及的感觉——它太远了,远到普通人难以触及。
“杳在碧云间”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,把这份遥远和神秘具象化:那片理想之地若隐若现,藏在缥缈的云霞之后,你能隐约感受到它的存在,却始终看不清、摸不着。这种距离感既让人心生向往,又带点淡淡的怅惘。
整句诗的动人之处,在于它用简单的意象(云霞、远方)道出了人类共通的体验: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寻,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永恒距离。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一个“碧云间的帝乡”,它激励我们向前,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路途。
李白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