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舍外,古城旁。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

译文在乡村房舍的野外,古城墙的近旁。

注释古城:当指黄州古城。

赏析此句给人一种宁静、宜人的感觉,展示出一幅和谐的古村田舍画面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村舍外,古城旁”像一幅简笔水墨画,用六个字勾勒出两个生动的场景。

1. 画面感极强
“村舍外”让人想到低矮的茅屋、竹篱笆,或许还有几棵老树,远处飘着炊烟;“古城旁”则浮现出斑驳的城墙、青石板路,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。两个短句并列,一近一远,一朴一拙,瞬间在读者脑中拼出一幅完整的田园与历史交织的图景。

2. 留白的艺术
作者没说村舍里的人在做什么,也没提古城的故事,但这种“不说透”反而给人想象空间:是旅人路过歇脚?还是老者回忆往事?读者可以自由填充画面背后的故事,就像中国画的留白,韵味全在空白处。

3. 动静结合的意境
“外”和“旁”这两个字看似简单,实则巧妙。它们暗示了观察者的位置——站在某个中间点,静静看着村舍与古城共存。这种视角让画面既有空间的层次感(近处村落、远处古城),又暗含时间的流动感(古朴的当下与沧桑的往昔)。

4. 平凡中的诗意
不用华丽辞藻,只选最普通的景物,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悠远。这种写法告诉我们:美不一定在名山大川,墙角一朵野花、半截残墙,只要用心观察,都能写成好句子。

总结:它像一张随手拍下的照片,记录的是人人都见过的场景,但通过精准的选景和排列,让平凡有了诗意,让人读完后心里像喝了一杯清茶,淡淡的,却回味很久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