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,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。

出自 《余处恭少师左相郇公挽辞三首其》

译文不以个人的私利为利,而是让天下人得到利益;不以个人的祸患为害,而是使天下的百姓解除祸害。

注释释:消除,消散。

赏析这句话用于教育人舍弃个人利益,一心为民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:真正有格局的人,不会只盯着自己的得失,而是以天下人的利益为出发点。它用对比的手法讲透了为人处世的两种境界:

1. 利益观
普通人首先想"这事对我有没有好处",但高尚的人会想"怎么做才能让大多数人受益"。就像好的企业家不是只顾自己赚钱,而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创造价值;好的官员不是谋私利,而是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利。

2. 危机观
一般人遇到困难首先想"怎么让自己脱身",但有大爱的人会思考"如何帮大家避开这个困境"。比如疫情中,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只顾囤药自保的人,而是主动分享资源、组织互助的普通人。

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戳破了人性常见的自私本能,指出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"小我"。它提醒我们:
- 计较个人得失只会越活越狭隘
- 能为众人抱薪者,终将获得更持久的尊重和更广阔的人生舞台
- 社会进步往往来自那些愿意"吃亏"的奉献者

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闪光,无论是经营企业、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参与公共事务,懂得"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"的人,往往能走得更远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