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时有一痴人,车载乌豆入京粜之,至灞头,车翻,复豆于水,便弃而归,欲唤家人入水取。
出自 《车翻豆覆》
隋时有一痴人,车载乌豆入京粜之,至灞头,车翻,复豆于水,便弃而归,欲唤家人入水取。去后,灞店上人竞取将去,不复遗余。
比回,唯有科斗虫数千,相随游泳。其人谓仍是本豆,欲入水取之。科斗知人欲至,一时惊散。怪叹良久,曰:“乌豆,从你不识我而背我走去,可畏我不识你而一时着尾子。”
现代解析
这个古文故事讲的是一个隋朝的糊涂人,他拉着一车黑豆去京城卖。走到灞水边时,车翻了,黑豆全掉进河里。这人居然直接空手回家,想叫家人来河里捞豆子。
故事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行为逻辑荒唐——豆子遇水会泡发腐烂,等叫来人早就不能要了,他却想不到这点
2. 刻画人物入木三分——用"弃而归"三个字就活画出这人又懒又蠢的样子,宁可跑两趟也不当场抢救
3. 生活智慧警示——提醒我们遇到问题要立即处理,拖延只会让损失更大
这种小故事就像今天的搞笑段子,用夸张的蠢事让人在笑声中明白道理。古人用"痴人"这个词特别传神,不是骂他笨,而是说这人做事不带脑子,像现在说的"迷惑行为"。短短35个字,既有完整情节,又有人物形象,还藏着深刻寓意,这就是古代寓言故事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