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从君之惠而免之,以赐君之外臣首;首其请于寡君,而以戮于宗,亦死且不朽。

出自 先秦 左丘明 《楚归晋知罃》

 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,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,以求知罃。于是荀首佐中军矣,故楚人许之。

  王送知罃,曰:“子其怨我乎?”对曰:“二国治戎,臣不才,不胜其任,以为俘馘。执事不以衅鼓,使归即戮,君之惠也。臣实不才,又谁敢怨?”

  王曰:“然则德我乎?”对曰:“二国图其社稷,而求纾其民,各惩其忿,以相宥也,两释累囚,以成其好。二国有好,臣不与及,其谁敢德?”

  王曰:“子归何以报我?”对曰:“臣不任受怨,君亦不任受德。无怨无德,不知所报。”

  王曰:“虽然,必告不谷。”对曰:“以君之灵,累臣得归骨于晋,寡君之以为戮,死且不朽。若从君之惠而免之,以赐君之外臣首;首其请于寡君,而以戮于宗,亦死且不朽。若不获命,而使嗣宗职,次及于事,而帅偏师以脩封疆,虽遇执事,其弗敢违。其竭力致死,无有二心,以尽臣礼。所以报也。

  王曰:“晋未可与争。”重为之礼而归之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讲的是一个臣子对君主表达忠诚的巧妙方式,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

"如果承蒙您的恩惠饶我不死,请把我交给您的大臣首(人名)。首会向国君请示,按家法在宗庙处死我——这样我即使死了,名声也能永存。"

背后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以退为进:表面是请求活命,实际是变相表忠心。说"把我交给别人处置",其实是暗示自己愿意接受任何惩罚。

2. 双保险策略:通过第三方(外臣首)转达,既保全君主颜面,又给自己留了台阶——如果君主真想饶他,这时候就可以顺水推舟。

3. 死亡营销:把"被家法处死"说成光荣的事("死且不朽"),相当于现代人说"能为公司背黑锅是我的荣幸",把被动局面转化为表现忠心的机会。

这种说话艺术展现了古代臣子:既要维护尊严,又要保全性命;既要表忠心,又不能显得谄媚。就像现在职场中,聪明人用"我愿意承担责任"来代替"我错了",既认错又显得有担当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