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犯叫过错,屡犯叫作恶。
译文指第一次犯错误是无意间的失误,如果多次重复以前的错误就是故意做坏事。
注释屡:接连着,不止一次。
赏析这句话简洁明了地阐述了初犯与屡犯的区别,强调了行为持续性的重要性。初犯是过错,尚可原谅;但屡犯则成恶,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。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,避免走向恶的一面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简单的对比讲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犯错的性质取决于次数和态度。
第一次犯错,可能是无心之失,就像小孩学走路摔跤,谁都能理解;但明知是错还一犯再犯,性质就变了——这不是不小心,而是故意使坏。比如有人偷东西,第一次可能是迫于生计,旁人还能劝他改过;若成了惯偷,那就是把伤害别人当成了习惯,自然会被当作恶人对待。
这句话的精妙在于用“次数”作为分水岭:
1. 给人改过的机会:提醒我们不要因一次错误彻底否定一个人,要留宽容的余地;
2. 警惕积恶成习:强调重复作恶会消耗信任,最终自食恶果。
它像一面镜子,既照出犯错者的态度(是无心还是故意),也照出旁观者的智慧(能否分清“错”与“恶”)。生活中,对初犯者可以教育,对屡犯者则需警惕,这就是这句话的实用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