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斗知人欲至,一时惊散。
出自 《车翻豆覆》
隋时有一痴人,车载乌豆入京粜之,至灞头,车翻,复豆于水,便弃而归,欲唤家人入水取。去后,灞店上人竞取将去,不复遗余。
比回,唯有科斗虫数千,相随游泳。其人谓仍是本豆,欲入水取之。科斗知人欲至,一时惊散。怪叹良久,曰:“乌豆,从你不识我而背我走去,可畏我不识你而一时着尾子。”
现代解析
这句古文描绘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场景:蝌蚪们察觉到有人靠近,瞬间四散逃开。
精髓在于两点:
1. 以小见大的动态画面
用“科斗”(蝌蚪)这种微小生物的反应,瞬间传递出自然的灵动感。就像我们突然靠近池塘时,水面突然“哗啦”散开的小黑点,画面感极强。
2. 精准的拟人化表达
“知人欲至”把蝌蚪写得像有思想的小精灵,明明只是本能反应,却显得它们机敏警觉。一个“惊”字更是点睛之笔,让逃散的动作带上了情绪,仿佛能看到它们慌慌张张的样子。
魅力在于:
短短11个字,没有华丽辞藻,却像一帧动态镜头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。这种用简单语言捕捉鲜活瞬间的能力,正是古人笔力的高明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