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蓼香泾,记年时相识。

出自 宋代 吴文英 《尾犯·甲辰中秋》

绀海掣微云,金井暮凉,梧韵风急。何处楼高,想清光先得。江汜冷、冰绡乍洗,素娥堪,菱花再拭。影留人去,忍向夜深,帘户照陈迹。
竹房苔径小,对日暮、数尽烟碧。露蓼香泾,记年时相识。二十五、声声秋点,梦不认、屏山路窄。醉魂幽扬,满地桂阴无人惜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画面感的秋日场景:“露蓼香泾”是说长满蓼草的水边小径上,清晨的露水未干,空气中飘着蓼草特有的清香。这种植物常生长在潮湿处,开着细小的红白花,古人常借它点染秋意。后一句“记年时相识”突然将镜头从景物转向回忆——原来这熟悉的香气和景色,勾起了诗人对当年在此地遇见某人的怀念。

诗人用“香泾”而非普通的小路,既突出了蓼草气味带来的记忆触发点,又暗含“泾”(本指水道)字带来的湿润感,与“露”字形成呼应。最妙的是“记”字,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记忆之门,让秋景瞬间有了故事感。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驻足水边,闻到蓼草香时突然恍惚的神情,这种由感官触发记忆的写法,比直接说“我想起你”要含蓄动人得多。

整句诗的美在于:它用具体可感的自然细节(露水、蓼草、香气)作为情感载体,让抽象的“怀念”变得可闻可见。现代人读到也会共鸣——就像闻到桂花香突然想起童年,听到某首歌想起旧友一样,这种通过感官记忆唤醒情感的体验,古今相通。

吴文英
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