樯移永正县,鸟度建康城。

出自 宋代 黄庭坚 《次韵伯氏长芦寺下》

风从落帆休,天与大江平。
僧坊昼亦静,钟磬寒逾清。
淹留属暇日,植杖数连甍。
颇与幽子逢,煮茗当酒倾。
携手霜木末,朱栏见潮生。
樯移永正县,鸟度建康城。
薪者得树鸡,羹盂味南烹。
香秔炊白玉,饱饭愧闲行。
丛祠思归乐,吟弄夕阳明。
思归诚独乐,薇蕨渐春荣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江南水乡图景,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悠远的意境。

"樯移永正县"像一组电影镜头:船帆的影子缓缓掠过永正县的城墙。一个"移"字让静止的城墙活了起来,仿佛不是船在动,而是整座县城在水波中轻轻摇晃。这种巧妙的视角转换,让人瞬间感受到水乡生活的流动感。

"鸟度建康城"则用飞鸟的轨迹丈量城市。飞鸟掠过南京城(建康)的天空,翅膀下是繁华都城,翅膀上是无垠苍穹。这个"度"字用得极妙,既像在测量城市的高度,又像在记录时光的流逝,让巍峨的城池与渺小的飞鸟形成诗意对比。

两句诗对仗工整却毫不呆板:樯与鸟都是动态元素,县城与都城都是静态背景;船行水上是横向移动,飞鸟冲天是纵向穿越。这种多维度的空间构图,用最简单的文字构建出立体的江南画卷。最难得的是,诗人没有使用任何华丽辞藻,就像用素描笔勾勒的写意画,留白的空间反而让读者能填入自己的想象。

黄庭坚
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