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规一何愚,兀傲差若颖。

出自 魏晋 陶渊明 《饮酒·十三》

有客常同止,取舍邈异境。
一士常独醉,一夫终年醒,
醒醉还相笑,发言各不领。
规规一何愚,兀傲差若颖。
寄言酣中客,日没烛当秉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对比的手法,生动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。

前半句"规规一何愚"像在说:那些死守规矩、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,看起来多么呆板啊!就像永远用尺子画线的人,活成了教条的木偶。

后半句"兀傲差若颖"则描绘了另一种形象:表面桀骜不驯的人,反而透着几分聪明劲儿。这里的"颖"字很妙,就像麦芒的尖刺,暗示这种叛逆中藏着锐利的智慧。

诗人用"愚"和"颖"这对反义词,像给我们看两面镜子:一面照出过度守旧的僵化,一面映出适度叛逆的灵动。不是在教人破坏规则,而是提醒我们:真正的智慧,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遵守成规,什么时候要打破常规。就像写字,既需要田字格的约束,也需要破格而出的笔势。

陶渊明
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