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为动物,惟物之灵;百忧感其心,万事劳其形;有动于中,必摇其精。

出自 宋代 欧阳修 《秋声赋》

译文人是有情感的动物,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,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,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,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,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。

赏析草木无情人有情,诗人认为,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,情感丰富,常常因外物的变换而感到动容,显示出诗人对人生哲理性的独特思索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话用大白话来说,讲的是人类虽然是动物的一种,但却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存在。然而正是这种特殊性,让人活得特别累——各种烦恼会冲击内心,无数琐事会消耗身体;只要心里起了波澜,精神就会跟着动荡不安。

它的精妙之处在于用三层递进揭示了现代人依然面临的困境:
1. 人类的矛盾地位:我们比动物高级,却因此承受更多痛苦。动物只需满足生存需求,人却要面对情感、道德等复杂问题。
2. 内外交困的生存状态:外在要应付没完没了的琐事(比如工作家务),内在要消化各种情绪压力,像被前后夹击。
3. 精神消耗的连锁反应:任何情绪波动都不是免费的,生气、焦虑都会暗中透支我们的精气神,就像手机后台程序悄悄耗电。

这句话之所以经典,是因为它用20多个字就说透了现代人"活得累"的本质——不是身体累,而是那种"心里装着事,躺床上也睡不着"的精神疲惫。几百年前的古人对人类困境的观察,到今天刷手机熬夜的我们身上依然适用。

欧阳修

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“六一居士”。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永丰县)人,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