却拂僧床褰素幔,千岩万壑春风暖。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渔家傲·灯火已收正月半》

灯火已收正月半,山南山北花撩乱。闻说洊亭新水漫,骑款段,穿云入坞寻游伴。
却拂僧床褰素幔,千岩万壑春风暖。一弄松声悲急管,吹梦断,西看窗日犹嫌短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禅意与生机的春日山景,用最朴素的动作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之美的窗户。

僧人轻拂禅床、撩开素色帐幔的日常动作,像拉开舞台帷幕般揭开了山间的春色——"千岩万壑"的壮阔景象顿时扑面而来。这里的巧妙在于:前句是近处的小动作(拂床、掀帘),后句突然切换到宏大的山野全景,这种镜头切换般的对比,让读者仿佛跟着僧人一起抬头,突然撞见漫山春光的惊喜。

"春风暖"三字是点睛之笔。它把冰冷的岩石山谷瞬间注入了生命温度,坚硬的"岩壑"与柔软的"春风"形成质感碰撞。更妙的是"暖"字,既指春风的温度,又暗含僧人(或观者)心头涌起的温暖感受,把客观景物和主观体验完美融合。

整句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短视频:从禅房内的小动作开始,镜头穿过飘动的素幔推向远方,漫山新绿在春风中摇曳,让人隔着千年都能感受到那份治愈的山野气息。它告诉我们:生活中最动人的风景,往往就在放下手中琐事、抬头远望的刹那之间。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