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泉有清音,何必苏门啸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的意思是:山间的清风与泉水本身就有悦耳的声音,何必非要像魏晋名士孙登那样在苏门山长啸才能享受自然之乐呢?
诗人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物,传递了两个生活哲理:
1. 美就在身边——清风流水的声音本就是天然音乐,不需要刻意追求名人雅士的高雅形式。就像我们现在不必非要去音乐厅,路边鸟鸣、雨打树叶同样动听。
2. 拒绝跟风模仿——魏晋时"苏门啸"(在苏门山学孙登长啸)是文人跟风的行为艺术,诗人指出这种刻意模仿反而失去了本真。就像现代人不必非要打卡网红景点,小区花园的晨昏同样美好。
最妙的是"何必"这个反问,轻轻戳破了人们"追求高雅形式"的心理泡沫。这种返璞归真的智慧,在今天看短视频都要加滤镜的时代,反而显得格外清新。
孟浩然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