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城丝雨劝离杯。

出自 宋代 晏几道 《浣溪沙·二月春花厌落梅》

二月春花厌落梅。仙源归路碧桃催。渭城丝雨劝离杯。
欢意似云真薄幸,客鞭摇柳正多才,凤楼人待锦书来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场景,用简单的画面传递深厚的情感。

1. 渭城点明地点,是古代送别的标志性场所(如王维诗中"渭城朝雨浥轻尘"),一听到"渭城"二字,古人就会联想到离别氛围。

2. 丝雨这个意象用得巧妙:细雨如丝,既像天公落泪渲染哀愁,又像无形的丝线缠绕着离人的心。比直接写"大雨"更显缠绵伤感。

3. 劝离杯三字最耐人寻味:表面是细雨打湿酒杯似乎在劝酒,实际是借景写情——雨声淅沥仿佛在催促着"再喝一杯践行酒吧",把自然现象拟人化,让环境也参与到了送别仪式中。

全句没有直接写"不舍"二字,但通过微湿的酒杯、缠绵的雨丝、特定的地点,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"天也在留人"的怅惘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,正是古典诗词"一切景语皆情语"的典范。

晏几道

晏几道(1038年5月29日—1110年),北宋著名词人。字叔原,号小山,抚州临川文港沙河(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)人。晏殊第七子。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、乾宁军通判、开封府判官等。性孤傲,中年家境中落。与其父晏殊合称“二晏”。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。工于言情,其小令语言清丽,感情深挚,尤负盛名。表达情感直率。多写爱情生活,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。有《小山词》留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