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杏枝头花几许。啼红正恨清明雨。

出自 宋代 赵令畤 《蝶恋花·欲减罗衣寒未去》

欲减罗衣寒未去,不卷珠帘,人在深深处。红杏枝头花几许?啼痕止恨清明雨。
尽日沉烟香一缕,宿酒醒迟,恼破春情绪。飞燕又将归信误,小屏风上西江路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的是暮春时节杏花凋零的景象,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:

枝头残留的杏花还剩几朵呢?凋落的花瓣像在哭泣,正怨恨着清明时节的绵绵细雨。诗人用拟人手法让杏花"啼红""恨雨",把自然现象写得充满人情味——花瓣上的雨滴像眼泪,清明阴雨加速了花朵凋谢,仿佛花也在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哀伤。

短短两句包含三层巧妙:
1. 数字对比:"几许"的疑问突出花朵稀少,与原本繁茂的枝头形成强烈反差
2. 色彩动态:"啼红"既写红色花瓣飘落,又暗含泣血般的悲凉
3. 情感投射:将人对春光易逝的惆怅移情到花朵身上,雨打花落就成了"恨"的具体表现

这种写法把常见的落花景象升华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画面,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春天即将逝去时那种淡淡的忧伤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