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谓择木而俟处,卜居而后歇。
以“孤清夜月”为韵。
凤兮凤兮,来何所图?出应明主,言栖高梧。梧则峄阳之珍木,凤则丹穴之灵雏。理符有契,谁言则孤?游必有方,哂南飞之惊鹊;音能中吕,嗟入夜之啼乌。
况其灵光萧散,节物凄清。疏叶半殒,高歌和鸣。之鸟也,将托其宿止;之人也,焉知乎此情?月照孤影,风传暮声。将振耀其五色,似箫韶之九成。
九成则那,率舞而下。怀彼众会,罔知淳化。虽璧沼可饮,更能适于醴泉;虽琼林可栖,复忆巡于竹榭。念是欲往,敢忘昼夜?苟安安而能迁,则思思其不暇。
故当披拂寒梧,翻然一发。自此西序,言投北阙。若用之衔诏,冀宣命于轩阶;若使之游池,庶承恩于岁月。可谓择木而俟处,卜居而后歇。岂徒比迹于四灵,常栖栖而没没?
现代解析
这句话用现代语言可以理解为:“就像鸟儿选好树枝才停下,人也要挑对地方再安家。”
它的精髓在于用简单的比喻讲透了一个人生智慧——选择的重要性。
1. “择木而俟处”:
小鸟不会随便找根树枝就落脚,它会观察哪根树枝结实、安全、适合休息。同样,人在做决定(比如找工作、选住处)时,也不能草率,要先看清环境是否适合自己。
2. “卜居而后歇”:
“卜居”指慎重挑选居住的地方,“歇”代表安定下来。意思是:先用心考察,再安心扎根。比如现代人换城市生活,会考虑气候、物价、发展机会,确定合适了才会定居。
魅力在于“对比+画面感”:
- 用小鸟选树的自然现象,类比人类的选择,一下子让道理鲜活起来。
- 两句话结构对称,读起来朗朗上口,容易记住。
对普通人的启发:
无论是生活、事业还是人际关系,盲目行动可能白费力气。这句话提醒我们:“先动脑选对方向,再动手投入精力”——这是高效又少走弯路的智慧。
王勃
王勃(649或650~676或675年),唐代诗人。汉族,字子安。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王勃与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世称“初唐四杰”,其中王勃是“初唐四杰”之首。唐高宗上元三年(676年)八月,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,不幸渡海溺水,惊悸而死。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,代表作品有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等;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堪称一时之最,代表作品有《滕王阁序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