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月飞明镜,归心折大刀。

出自 唐代 杜甫 《八月十五夜月二首》

译文窗外是满月,明镜里也是满月,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!

注释明镜:明亮的镜子。归心:回家的念头。

赏析诗人睹月兴感,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,巧妙地运用了吴刚伐桂的典故,抒发了诗人思归的心愿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游子思乡的浓烈情感。

"满月飞明镜":将中秋圆月比作一面高悬夜空的明亮镜子,既写出了月亮的圆满明亮,又暗示月亮能照见游子思乡的愁容。一个"飞"字让静止的月亮有了动态美,仿佛月亮主动飞来见证人间思念。

"归心折大刀":用夸张手法把归乡的急切心情比作能折断大刀的力量。大刀本是坚硬之物,但思乡之情比钢铁更坚韧强烈,这个新奇比喻既表现了归心似箭的焦灼,又暗含现实阻碍的无奈——就像大刀终难折断一样,回乡之路也充满艰难。

两句诗一动一静形成对比:明月静照人间,归心激烈翻涌。通过月亮这个传统意象,把无形的思乡之情转化为可感的画面,让读者看到月光下那颗被乡愁煎熬的心。这种将抽象情感具象化的手法,正是古典诗词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