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载飘然绳检外,樽前自献自为酬。

出自 唐代 杜牧 《念昔游三首》

十载飘然绳检外,樽前自献自为酬。
秋山春雨闲吟处,倚遍江南寺寺楼。

云门寺外逢猛雨,林黑山高雨脚长。
曾奉郊宫为近侍,分明㩳㩳羽林枪。

李白题诗水西寺,古木回岩楼阁风。
半醒半醉游三日,红白花开山雨中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自由不羁、自得其乐的人物形象。

“十载飘然绳检外”说的是这个人十年来活得潇洒自在,不受世俗规矩的约束。“绳检”原指绑东西的绳子,这里比喻社会上的条条框框。他不按常理出牌,活在自己的节奏里。

“樽前自献自为酬”则刻画了一个独饮独乐的场景:他端着酒杯,自己敬自己,自己喝自己的酒。看似孤独,实则充满洒脱的趣味——不需要别人捧场,自己就是自己的知己。

整句诗的魅力在于它传递了一种“做自己的主人”的人生态度。不讨好世界,不依赖他人,在独处中也能找到快乐。这种潇洒,放在今天依然让人向往——毕竟谁不想偶尔抛开压力,像诗中人一样自在地活一回呢?

杜牧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