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愿身为云,东野变为龙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两种强烈的情感: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。
“我愿变成云”描绘了人渴望像云一样无拘无束的状态——云朵随风飘荡,想去哪就去哪,没有世俗的牵绊。这反映了人内心对打破现实束缚的渴望,就像现代人常说的“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”。
“东野变成龙”则暗含着一个典故:传说龙需要云雨才能腾飞。这里诗人希望自己化作的云能帮助东野(可能指朋友或敬仰的人)像龙一样翱翔九天。这既展现了对他人才华的欣赏,也流露出“愿为知己奉献”的深厚情谊。
两句合起来看,就像在说:“我愿成为托起你飞翔的力量,而你的成功就是我的快乐。”这种既追求个人自由,又甘愿为他人付出的情怀,正是这句话最打动人心的地方。它用天空中的云龙之姿,道尽了人间最珍贵的两种情感:对自我的追寻,与对挚友的成全。
韩愈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