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入洪炉不厌频,精真那计受纤尘。

出自 金朝 元好问 《论诗三十首·二十六》

金入洪炉不厌频,精真那计受纤尘。
苏门果有忠臣在,肯放坡诗百态新?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打铁的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真金不怕火炼,好东西经得起反复考验。

就像铁匠反复把金子放进火炉锻造,真正的黄金怎么烧都不会损耗,反而越炼越纯。后句说"精真"(纯粹的好东西)根本不在乎沾上灰尘——因为本质够好,一点杂质影响不了它的价值。

核心是说:真正有价值的事物(可以是人品、才华或作品)经得起反复检验,外界干扰也难掩其光芒。就像现在说的"是金子总会发光",但这里用具体生动的炼金场景,把"真金不怕火炼"这个道理说得更有画面感。

元好问
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