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时夜出五原塞,不闻人语闻鞭声。
出自 宋代 陆游 《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》
胸中磊落藏五兵,欲试无路空峥嵘。酒为旗鼓笔刀槊,势从天落银河倾。
端溪石池浓作墨,烛光相射飞纵横。
须臾收卷复把酒,如见万里烟尘清。
丈夫身在要有立,逆虏运尽行当平。
何时夜出五原塞,不闻人语闻鞭声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夜晚的生动画面,核心在于用反差传递深意。
1. "何时夜出五原塞"——看似简单的时间地点,实则埋下悬念。"何时"二字透露出一种不确定性和期待感,让人好奇为何要在夜晚穿越边关要塞。五原塞作为军事要地,夜晚本该戒备森严,却有人悄然行动。
2. "不闻人语闻鞭声"——用声音对比制造强烈画面感。在寂静的边关深夜,本该听到的交谈声完全消失,只留下清脆的鞭响。这种声音的筛选特别巧妙:
- "不闻人语"暗示行动的神秘性,可能是军队秘密行军要求噤声
- "闻鞭声"既点出队伍中有车马行进,又通过鞭声的急促感让人联想到行军速度之快
3. 全句精髓在于"无声胜有声"的表达艺术。诗人不直接描写军队规模或紧张气氛,而是通过"人语"的缺席和"鞭声"的突出,让读者自己脑补出一支纪律严明、悄然疾行的精锐部队。这种留白手法比直接描写更具震撼力。
这种写法在今天依然适用——好的描写不需要面面俱到,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节(如这里的鞭声),反而能激活读者的想象力,达到"四两拨千斤"的效果。
陆游
陆游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。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南宋著名诗人。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,高宗时应礼部试,为秦桧所黜。孝宗时赐进士出身。中年入蜀,投身军旅生活,官至宝章阁待制。晚年退居家乡。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,内容极为丰富。著有《剑南诗稿》、《渭南文集》、《南唐书》、《老学庵笔记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