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位老妇人的形象:她虽然年老体弱,却主动请求跟随差役连夜赶路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它的魅力:
1. 反差的力量
"老妪"与"吏"形成鲜明对比:一个是本该被照顾的老人,一个是执行公务的青壮年。这种身份与体力的反差,突显出老妇人不同寻常的勇气。
2. 主动的选择
"请从"二字是关键。不是被迫服从,而是主动请求参与。这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尊严的姿态,让弱小的身影瞬间高大起来。
3. 暗藏的留白
诗人没说老妇人为何坚持夜行,留给读者想象空间:或许是为保护家人?或是坚守某个承诺?这种留白让简单的句子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。
这句话打动人心之处,在于它展现了人性最珍贵的品质:即使力量微薄、处境艰难,依然保持精神的倔强。这种"弱者不弱"的形象,跨越时空引发共鸣,就像现实中那些颤颤巍巍却坚持独立的老人,他们用行动证明:尊严不在于体力强弱,而在于心灵的选择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