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的是冬春交替时的细腻景象,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传递出季节的微妙变化。
“梅残玉靥香犹在”写的是将谢的梅花。就像一位美人脸上的妆容淡了(玉靥指白花瓣),但凑近仍能闻到淡淡香气。这里用“香犹在”三个字,既写出梅花凋零的遗憾,又暗示生命力的顽强——虽然花朵残了,但美好并未完全消失。
“柳破金梢眼未开”写的是初生的柳芽。柳枝顶端冒出金黄色的嫩芽(金梢),像婴儿还没完全睁开的眼睛(眼未开)。这个比喻特别生动,把植物萌发新芽的状态比作孩童懵懂的模样,让人瞬间感受到春天蠢蠢欲动的生机。
两句诗通过对比形成趣味:前句写“消退”(梅残),后句写“新生”(柳破),就像镜头切换般展现季节更替。诗人没有直接说“春天来了”,而是用梅花的余香和柳芽的娇嫩让读者自己感受——冬天还没完全离开,春天已悄悄探头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,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元好问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