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外垂杨千万缕,风落絮,栏干倚遍空无语。

出自 金朝 段克己 《渔家傲·诗句一春浑漫与》

诗句一春浑漫与,纷纷红紫但尘土。楼外垂杨千万缕,风落絮,栏干倚遍空无语。
毕竟春归何处所,树头树底无寻处。唯有闲愁将不去,依旧住,伴人直到黄昏雨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画面感的孤独场景,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它的美:

1. 动态的自然画卷
"楼外垂杨千万缕"像电影开场镜头——高楼外千万条杨柳枝随风轻摆,仿佛绿色瀑布。诗人用"千万缕"让读者瞬间感受到杨柳的茂密柔软,像被春风梳开的头发。

2. 生命的轻盈与沉重
"风落絮"三字藏着巧妙对比:柳絮本该轻盈飞舞,但"落"字突然赋予下坠感。就像我们看着美好的事物消逝时,那种轻飘飘的惆怅。杨花落地这个细节,暗示着春天即将离去。

3. 沉默的肢体语言
"栏干倚遍空无语"最打动人心——有人反复徘徊在栏杆边,把所有栏杆都靠遍了,却始终沉默。这个动作比任何叹息都更有力量,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欲言又止的身影,所有心事都化作了对杨柳的凝视。
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:它用杨柳的热闹反衬人的孤寂,用风的流动对照人的静止,用满眼的春色呼应内心的空落。就像我们现代人站在窗前发呆,明明眼前是热闹的城市夜景,心里却感到莫名的孤独,这种反差正是诗句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
段克己

段克己(1196~1254)金代文学家。字复之,号遁庵,别号菊庄。绛州稷山(今山西稷山)人。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,赵秉文目之为“二妙”,大书“双飞”二字名其居里。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,但入仕无门,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。金亡,避乱龙门山中(今山西河津黄河边),时人赞为“儒林标榜”。蒙古汗国时期,与友人遨游山水,结社赋诗,自得其乐。元宪宗四年卒,年五十九。工于词曲,有《遁斋乐府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