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颜自古多薄命,莫怨东风当自嗟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用简单的话来说,意思是:自古以来,美丽的女子往往命运坎坷,但不必一味抱怨环境,也该感叹自身的遭遇。
它讲了两层道理:
1. 现实观察:直接点出历史中常见现象——美貌女性常遭遇不幸(比如被争夺、被辜负、被命运捉弄)。就像人们常说"天妒红颜",这是一种对历史规律的总结。
2. 人生态度:后半句笔锋一转,提醒不要只会埋怨外界("东风"象征不可控的外力),也要清醒认识自己的处境。比如西施、杨贵妃等美人,她们的悲剧既有时代压迫,也有自身选择的影响。
这句诗的魅力在于:
- 打破常规:不同于单纯同情红颜,它用"自嗟"二字点出个人对命运的责任,显得更有深度。
- 比喻生动:用"东风"代指外界压力,把抽象的命运变得具象可感。
- 平衡感强:既承认外部不公("莫怨"说明确有可怨之处),又强调内在觉醒,给人理性思考的空间。
就像看到一朵被风吹落的花,诗句既说"风确实无情",也暗示"花本身娇弱也值得反思",这种双重视角让它超越普通的感慨,成为警世之言。
高明
高明(约1305~约1371) 元代戏曲家。字则诚,号菜根道人。浙江瑞安人,受业于县人黄溍时,成古典名剧《琵琶记》。元代戏曲作家。瑞安属古永嘉郡,永嘉亦称东嘉,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。他的长辈、兄弟均能诗擅文。他曾从名儒黄□游,黄为官清廉,并以至孝见称。高明的思想、品格受家庭、老师影响颇深。明代万历刻本《琵琶记》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,元顺帝至正五年(1345)以《春秋》考中进士,历任处州录事、江浙行省丞相掾、福建行省都事等职。高明为官清明练达,曾审理四明冤狱,郡中称为神明。他能关心民间疾苦,不屈权势,受到治下百姓爱戴,处州期满离任时,百姓曾为他立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