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斋复晴景,延眺属清秋。

出自 唐代 张九龄 《高斋闲望言怀》

高斋复晴景,延眺属清秋。
风物动归思,烟林生远愁。
纷吾自穷海,薄宦此中州。
取路无高足,随波适下流。
岁华空冉冉,心曲且悠悠。
坐惜芳时歇,胡然久滞留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画面,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递出悠然自得的心境。

"高斋"指建在高处的屋子,让人联想到视野开阔的书房或亭台。"复晴景"三字干净利落地交代了天气变化——连绵阴雨后终于放晴,阳光重新洒落大地。诗人用一个"复"字,暗含了久雨初晴的欣喜。

后句"延眺属清秋"中,"延眺"是舒展视线远望的动作,配合"高斋"的设定,自然带出登高望远的画面感。"属清秋"点明时节,用"清"字形容秋天,既写秋风的清爽,也暗含心境的开朗。两个动词"复"和"属"前后呼应,形成天气放晴与诗人赏景之间的自然衔接。

全句没有华丽辞藻,就像用淡墨勾勒的写意画:雨过天晴的秋晨,诗人登上高楼舒展身体,任视线随着秋风远游。这种将自然变化与心境变化巧妙融合的写法,正是古典诗歌"情景交融"的典型表现。

张九龄

张九龄(678-740) 唐开元尚书丞相,诗人。字子寿,一名博物,汉族,韶州曲江(今广东韶关市)人。长安年间进士。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后罢相,为荆州长史。诗风清淡。有《曲江集》。他是一位有胆识、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、文学家、诗人、名相。他忠耿尽职,秉公守则,直言敢谏,选贤任能,不徇私枉法,不趋炎附势,敢与恶势力作斗争,为“开元之治”作出了积极贡献。他的五言古诗,以素练质朴的语言,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,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,贡献尤大。誉为“岭南第一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