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期得处,每自不由人,长亭柳。

出自 宋代 黄庭坚 《蓦山溪·赠衡阳妓陈湘》

鸳鸯翡翠,小小思珍偶。眉黛敛秋波,尽湖南、山明水秀。娉娉袅袅,恰近十三余,春未透。花枝瘦。正是愁时候。
寻花载酒。肯落谁人后。只恐远归来,绿成阴、青梅如豆。心期得处,每自不由人,长亭柳。君知否。千里犹回首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“心期得处,每自不由人,长亭柳”用大白话来说,讲的是人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,往往不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,就像长亭边的柳树,看似随风摇摆,实则扎根深处,暗含无奈与执着。

拆解分析:
1. “心期得处”
“心期”就是心里盼着的、最在意的东西,“得处”指得到或实现的那一刻。合起来是说,人拼命追求某个目标时,满心以为达成后会满足。

2. “每自不由人”
关键在“不由人”——事情常常不按你的计划来。比如你努力备考却落榜,拼命挽留一个人却还是分开。这种“失控感”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无奈。

3. “长亭柳”的妙喻
长亭是古人送别的地方,柳树代表离别与思念。柳枝随风摆动,看似自由,其实树干扎根土中无法移动——就像人心:表面随遇而安,内心却早被执念“钉”在某处,挣脱不得。

精髓在于矛盾感
- 你以为得到了会快乐,结果可能空虚(比如终于买到dream car,却发现不过如此);
- 你想放下某些执念,但回忆像柳树一样“长在那儿”,越想挣脱越清晰。
这种“求不得、放不下”的拉扯,正是句子打动人的地方。它用短短十几个字,戳中了每个人心底那种“想要却得不到,想走又舍不得”的共通情绪。

黄庭坚

黄庭坚(1045.8.9-1105.5.24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