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过孤峰,猿归危嶂,风急波翻雪。

出自 宋代 文天祥 《酹江月·南康军和苏韵》

庐山依旧,凄凉处、无限江南风物。空翠晴岚浮汗漫,还障天东半壁。雁过孤峰,猿归危嶂,风急波翻雪。乾坤未老,地灵尚有人杰。
堪嗟漂泊孤舟,河倾斗落,客梦催明发。南浦闲云过草树,回首旌旗明灭。三十年来,十年一过,空有星星发。夜深悉听,胡笳吹彻寒月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带点苍凉的自然画面,我们可以拆解成三个动态场景来感受:

1. "雁过孤峰"——
高空中大雁飞越孤立的山峰,孤峰像被遗忘的巨人,雁群则显得渺小又坚韧。这种对比让人联想到旅途中的孤独感,但又有一种"再难也要向前"的生命力。

2. "猿归危嶂"——
猿猴攀爬陡峭的山崖回家,危嶂(险峻的山)暗示生存的艰难,而"归"字突然带来温暖。就像现代人下班穿过高楼林立的都市,再险的环境也有归属感。

3. "风急波翻雪"——
前两句是远观,这句突然拉到近景:狂风把水浪掀得像翻滚的雪堆。不用直接说"浪花白",用"雪"来形容,既画面感十足,又暗含寒意,仿佛能听到风声呼啸。

精髓在于动静结合
- 雁飞、猿爬、浪卷是动态的鲜活
- 孤峰、危嶂、急风是静态的压迫
最终营造出一种"天地苍茫中,万物都在奋力生存"的震撼感,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自然纪录片。

文天祥

文天祥(1236.6.6-1283.1.9),字履善,又字宋瑞,自号文山,浮休道人。汉族,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县)人,南宋末大臣,文学家,民族英雄。宝祐四年(1256年)进士,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。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,被扣留。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,由南通南归,坚持抗元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兵败被张弘范俘虏,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,后在柴市从容就义。著有《过零丁洋》、《文山诗集》、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、《正气歌》等作品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