赢粮匝邛道,荷戟争羌城。

出自 唐代 陈子昂 《感遇诗三十八首·其二十九》

丁亥岁云暮,西山事甲兵。
赢粮匝邛道,荷戟争羌城。
严冬阴风劲,穷岫泄云生。
昏曀无昼夜,羽檄复相惊。
拳跼兢万仞,崩危走九冥。
籍籍峰壑里,哀哀冰雪行。
圣人御宇宙,闻道泰阶平。
肉食谋何失,藜藿缅纵横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军队艰苦行军的画面,用生活化的场景传递出战士的坚韧与战争的壮烈。

"赢粮匝邛道"就像说:士兵们背着沉甸甸的粮食袋,在弯弯曲曲的邛崃山路上排成长队。一个"匝"字让人联想到山路像绳子般缠绕山间,而"赢粮"(背着口粮)这个动作,立刻让人想到行军途中的辛苦——不仅要赶路,还要负重前行。

"荷戟争羌城"则像电影镜头:战士们扛着长戟(古代兵器),争先恐后地向羌族城池进发。"争"字特别生动,既表现出行军速度之快,又暗示战事紧迫。长戟的寒光与"羌城"这个边塞地名组合,顿时让人感受到战场肃杀之气。

这两句诗的精妙在于:
1. 用"背粮""扛戟"两个日常动作,就让读者仿佛看见整支军队的行进状态
2. "匝""争"这两个动词用得精准,前者画出了山路盘旋,后者传递出急行军的紧张
3. 通过负重行军这个细节,含蓄地赞美了士兵们吃苦耐劳的精神
4. 地名"邛道""羌城"自带边塞色彩,短短十字就勾勒出古代边疆征战的典型场景

就像现在用"背着行军包穿越丛林"来形容特种兵训练一样,古人用最朴实的动作描写,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行军的气势。

陈子昂
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