昏曀无昼夜,羽檄复相惊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紧张压抑的战争图景,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:
前半句"昏曀无昼夜"说的是:天地间昏昏沉沉,分不清白天黑夜。就像沙尘暴来袭时,整个世界被黄沙笼罩,让人失去时间概念。这种环境描写暗示了局势的混乱,给人强烈的压迫感。
后半句"羽檄复相惊"中,"羽檄"指插着羽毛的紧急军情文书(古代版加急电报)。一个"惊"字活画出军营里此起彼伏的警报声,文书官跑进跑出的慌乱场景。两个画面叠加,就像电影镜头先拍乌云压顶的天空,再切到军营里手忙脚乱的士兵。
整句诗妙在不用直接说"战况危急",而是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特写,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战争氛围。就像用阴沉的天气配上来回闪烁的警车灯,不用解说观众就明白要出大事了。这种"用画面讲故事"的手法,比直白喊"情况紧急"要有力得多。
陈子昂
陈子昂(公元661~公元702),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四川省射洪市)人,唐代文学家、诗人,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因曾任右拾遗,后世称陈拾遗。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,其诗风骨峥嵘,寓意深远,苍劲有力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《感遇》38首,《蓟丘览古》7首和《登幽州台歌》、《登泽州城北楼宴》等。陈子昂与司马承祯、卢藏用、宋之问、王适、毕构、李白、孟浩然、王维、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