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是水柔无性气,急声声怒慢声悲。

出自 宋代 杨万里 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·其三》

后山勒水向东驰,却被前山勒向西。
道是水柔无性气,急声声怒慢声悲。

现代解析

这句诗用水的特性比喻人的情绪,非常生动形象。

“道是水柔无性气”表面说水柔和、没有固定性格,其实暗指人平时看起来温顺,似乎没有脾气。

后两句“急声声怒慢声悲”则通过水流的不同状态,展现情绪的变化:水流湍急时,声音像在发怒;水流缓慢时,声音又像在悲伤。诗人用水的“快慢”对应人的“喜怒”,巧妙地把抽象情绪具象化,让读者立刻能联想到——原来人的情绪起伏,就像水一样有急有缓,有怒有悲。

整句诗的精妙在于:
1. 用自然现象讲人性:水谁都能见到,但把它和情绪联系起来,就让人眼前一亮。
2. 对比鲜明:一急一慢,一怒一悲,短短七个字画出了两种极端情绪,画面感极强。
3. 留白空间:没说具体是谁在怒、谁在悲,读者能代入自己的经历,更容易共鸣。

这种写法既通俗(用水比喻谁都能懂),又深刻(暗含“人不可貌相”的哲理),是古典诗词中“以小见大”的典范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