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笛谁教月下吹。
现代解析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:月光下,有人吹奏长笛,悠扬的笛声仿佛与月色融为一体。诗人用“谁教”二字,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联系起来,似乎在问:是月光激发了笛声,还是笛声点缀了月色?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,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朦胧的美感。
全句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画面感极强:短短七个字就勾勒出月夜吹笛的生动场景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。
2. 留白艺术:不直接描写笛声多美,而是通过“月下”这个环境暗示笛声的清越空灵。
3. 互动关系:用拟人化的“教”字,让月光与笛声产生奇妙对话,赋予自然以灵性。
这种写法展现了古人“以景抒情”的高超技巧,不需要直白说“我很惆怅”,只要描写“月下独吹笛”的场景,那种孤独、优雅、略带忧伤的情绪就自然流露出来了。
晏几道
晏几道(1038年5月29日—1110年),北宋著名词人。字叔原,号小山,抚州临川文港沙河(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)人。晏殊第七子。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、乾宁军通判、开封府判官等。性孤傲,中年家境中落。与其父晏殊合称“二晏”。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。工于言情,其小令语言清丽,感情深挚,尤负盛名。表达情感直率。多写爱情生活,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。有《小山词》留世。